查看原文
其他

《苏东坡传》02 三苏应试,闻名天下

请您关注➤ 聆听最美好声音 2021-07-31


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


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



亲爱的小伙伴,大家晚上好,今天我们继续阅读林语堂先生为苏东坡所写的传记——《苏东坡传》。


鲜明的个性永远是一个谜。世上有一个苏东坡,却不可能有第二个。苏东坡的身份太多了,不仅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,还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,一个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,一个诗人。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。


上一回提到苏东坡的出生,他会为宋朝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?让我们继续看下去。


今天的阅读目标是原书的第4章到第6章。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!


1

青神有女初长成


在苏东坡兄弟年二十岁左右,已经准备好去赶考之时,不可避免的事,婚姻问题也就来临了。他们若是未婚晋京,并且一考而中,必然有女儿长成之家托人向他们提亲。


那时有求婚的风俗。京都中未婚之女的富商都等待着考试出榜,向新得功名的未婚举子提亲。所以科举考试举行的季节,也是婚姻大事进行最活跃的季节。


在父母的眼光看来,让儿子娶个本地姑娘,他们对姑娘的家庭知根知底,自然好得多。按照当年的风俗,青年的婚姻一向是由父母妥为安排,苏东坡年十八岁时,娶了王弗小姐。王弗那时十五岁,住家在青神,在眉山镇南约十五里,靠近河边。


次年弟弟子由成家,年十六岁,妻子比他小两岁。当然算是早婚,但是并不足为奇。


 次子子由成婚之后,父子三人启程赴京。他们先要到省会成都,拜谒大官张方平,后来张方平对苏东坡几乎如同严父。


当时只要有名公巨卿有力的推介,朝廷可以任命官职。苏洵把著作呈献给张方平,张方平对他十分器重,最后,张方平终因情面难却,乃写信给文坛泰斗欧阳修,其实当时张与欧阳相处并不十分融洽。


另外有一位雷姓友人,也写了一封推荐信,力陈老苏有"王佐之才"。怀有两封致欧阳修与梅尧臣的书信,父子便自旱路赴京,迢迢万里,要穿剑阁,越秦岭,为时须两月有余。


2

应试


在仁宗嘉佑元年五月,三苏到了汴梁城,寄宿于僧庙,等待秋季的考试。这是礼部的初试,只是选择考生以备次年春季皇帝陛下亲自监督的殿试。


在由眉州来京的四十五个考生之中,苏氏昆仲在考中的十三名之内。当时除去等候明春的殿试之外,别无他事,父子三人乃在京都盘桓,在城内游览,参加社交活动,与社会知名人士结交。


苏氏兄弟则游逛华美的街市,吃有名的饭馆子,站在寒冷的露天之下,以一副羡慕的心情注视大官在街上乘坐马车而过。


开封是中国首都大城,保有皇都的雄伟壮丽,财富之厚,人才之广,声色之美,皆集于朝廷之上。


殿试的日子到了。皇帝任命欧阳修为主试官,另外若干饱学宿儒为判官。在读书人一生这个紧要关头到来之际,大家心中都是紧张激动,患得患失。过去多年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力学,都是为了这一时刻。


考生必须半夜起身,天甫黎明就要来到皇宫之外,身上带着凉的饭食,因为没考完是不许出考场的。在考试时,考生要各自关闭在斗室之中,有皇宫的侍卫看守。朝廷有极严厉的规定,借以防止纳贿或徇私。考生的试卷在交到考试官之前,先要由书记重抄一遍,以免认出试卷的笔迹。


苏氏兄弟都以优等得中。苏东坡的文章,后来欧阳修传给同辈观看,激赏数日。那篇文章论的是为政的宽与简,这正是苏东坡基本的政治哲学。不过,不幸有一个误会。欧阳修对此文章的内容与风格之美十分激赏,以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。为了避免招人批评,他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,改列为二卷,结果苏东坡那次考试是名列第二。



在仁宗嘉佑二年四月八日,苏东坡考中,在四月十四日,他那时才二十岁,成为进士,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。得到此项荣誉,于是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于天下。


3

父子


苏东坡的宦途正要开始,母亲病故。根据儒家之礼,这当然是极其重大之事,甚至官为宰相,也须立即退隐,守丧两年三个月之后,才能返回复职。


东坡的姐姐已于数年前去世,因此苏家全家三个男人晋京应试之后,家中只有母亲和两个儿媳妇。母亲死时还没听到京都的喜讯。苏家父子三人急忙返家,到家只见母亲已去,家中一团纷乱,篱墙倾倒,屋顶穿漏,形如难民家园。


居丧守礼之下的一年又三个月的蛰居生活,是苏东坡青年时期最快乐的日子。兄弟二人和年轻的妻子住在一起。东坡常到青神岳家去,青神位于美丽的山区,有清溪深池,山巅有佛寺,涉足其间,令人有游仙寻异超然出尘之感。


岳家为大家庭:有岳父王杰,两个叔叔及其妻子儿女。在岳家约三十个人之中,有一个小姐,名唤"二十七娘",是命定与苏东坡一生不可分的。


在居丧满期之后刚过两个月,父子三人又再度启程入京,这一次有两个儿媳同行,出发之前,已经把亡母之灵枢安排妥当。这次和前一次自然不同。三人已是文名大著,宦途成功几乎已确然无疑。


这次举家东迁,要走水路出三峡,而不是由陆路经剑门穿秦岭。这次行程全长一千一百余里,大概是七百里水路,四百里旱路,要从十月启程。


苏家在次年二月抵达京城。他们买了一栋房子,附有花园,约有半亩大,远离开繁乱的街道。绕房有高大的老槐树和柳树,朴质无华的气氛,颇适于诗人雅士居住。一切安顿之后,父子三人便恭候朝廷任命。


苏氏兄弟经大臣欧阳修的推荐,苏东坡蒙朝廷赐予的等级,在宋朝只有另一人获得。苏氏父子的文名日盛。他们与当代名家相交往,诗文为人所爱慕,一家皆以文坛奇才而知名于时。


纵然苏东坡才华洋溢,在仕途上他仍须从低级逐步上升。苏子由也被任为商州军事通官,父亲则被任命为校书郎,在京为官,兄弟二人必须有一人与父亲同住京师,无论如何都不可使鳏居的老父一人过活。



子由于是辞谢外职不就。子由为兄嫂赴任送行,直到离开封四十里外郑州地方,兄弟二人为平生第一次分手,子由随后回京,在此后三年之内,东坡在外,子由一直偕同妻子侍奉老父。东坡在郑州西门外,望着弟弟在雪地上骑瘦马而返,头在低陷的古道上隐现起伏,直到后来再不能望见,才赶程前进。

4

堂妹润之


苏东坡远离开京都的骚扰杂乱,在外县充任判官,副署公文,审问案件,颇使他感觉厌烦无味。有时难免感觉寂寞,但也有时举杯在手,月影婆娑,又感觉欣喜振奋。


仁宗驾崩后,苏东坡受命督察修建陵寝之用的工事,这时他又忙碌了一阵子,此外平时他并不十分快乐。他颇为想家。


新主英宗,早闻苏东坡的名气,要破格拔擢,任以翰林之职,为皇帝司草诏等事。宰相韩倚反对,建议皇帝,不宜于突然予以如此高位。


那年五月,苏东坡的妻子以二十六岁之年病逝,遗有一子,年方六岁。


居丧期满后,苏东坡要做的第二件大事,就是续弦。新娘是前妻的堂妹,名唤润之。苏东坡以前常到妻家青神去,她看见东坡那么年轻就在科举考试中得了魁元,心里惊奇赞赏。


润之比丈夫小十一岁,却早就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,她似乎是什么事都听从丈夫的心愿。她不如前妻能干,秉性也比较柔和,遇事顺随,容易满足。


她抚养堂姐的遗孤和自己的儿子,在丈夫宦海浮沉的生活里,一直和丈夫同甘共苦。


神宗熙宁元年腊月,在把照顾父母的坟莹等事托付给堂兄子安和一个邻人杨某之后,苏氏兄弟携眷自陆路返回京都。此后兄弟二人谁也没再返归乡里,因为抵达京都之后,二人都卷入政坛的漩涡之中。



结语



今天我们读到了苏氏兄弟青年时期,赴京赶考的同时,也完成了婚姻大事。


英宗治平三年,老父病逝。前年苏东坡的妻子也病逝。兄弟二人立即辞去官职,经过迢迢的旱路水路,把父亲和东坡妻子的灵枢运回四川眉州故里,在祖莹埋葬。


神宗熙宁元年,苏氏兄弟自陆路返回京都,之后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?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阅读吧!



今日话题



古代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。没人知道这样的婚姻是求来的,还是因缘际会。但从历史上来看,古代人几乎是不谈恋爱就结婚,但是结婚后婚姻都很稳定。


究竟是古代人都不懂爱情,还是现代人不懂爱情?如果说,婚姻的本质不止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,那么未婚的你请试想,已婚的你觉得婚姻还包含什麼?我想倾听你,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。


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,可以在文章底部给我们留言点赞。

-主播-

杨帆,国家一级播音员,焦作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。1995年师从于夏青、葛兰、方明、林如等老一辈播音艺术家。多次担任“夏青杯“等各大比赛评委。更多音频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杨帆朗读者社群


图文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
 


您看此文用   分  秒,转发只需1秒哦~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